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正文内容

绝句首句要押韵吗?绝句首句为什么可以不押韵

一、绝句首句为什么可以不押韵

律诗通常分4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而绝句实际就是颔联和颈联。其平仄和押韵都是从此而来。所以其实绝句本来第一句就是不押韵的,因为律诗中颔联的第一句也是不压韵的。

但因为其自成一体后,出于完整性和音律的需要,它也演变成第一句可押韵或不押韵皆可的格律。当然也有压平韵和压仄韵的区别。所以绝句首句本就不押韵,押韵是后来才有的。而绝句必须对仗工整也是因为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工整而来

二、绝句中的押韵是什么规律

一、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二、押韵规则规则

1、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2、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3、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4、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5、首韵借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拓展资料

绝句的形式特征和格律对照

一、形式特征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1、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

律句有四种基本句型。五言:(甲)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七言只是在五言句型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就是:(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律句的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但前提是不能犯孤平和三平调。

整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做“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因此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三字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如果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近体诗必须尽量避免。因此五言“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和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字。

五绝中除了“平平仄仄平”没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七绝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五绝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绝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与律诗相同。

在押韵上,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绝句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也有不少尾联用对仗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少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2、古绝

古绝,即古绝句,是和律绝对立的一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是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约束而创作的。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是古绝:用仄韵(但这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但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二、格律对照

1、五言绝句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王涯《闺人赠远》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六言绝句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例:刘长卿《送陆澧归吴中》

瓜步寒潮送客,杨花暮雨沾衣。故山南望何处,秋水连天独归。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苏轼《再和二首》

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王昌龄《望月》

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

(4)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苏轼《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

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

3、七言绝句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白居易《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绝句押韵规则

绝句的押韵规则,第二句第四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第三句不押韵。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温如 ]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本诗中只有第三句不押韵,其余三句同韵。根据粘连规则,第二句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应和第三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