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内容

找客家人的句子?关于客家的诗句

一、客家当地的谚语警句

粤东客家民间谚语具有一般谚语的各种特征,它作为粤东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数量相当可观,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很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粤东客家民间谚语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能够在谚语中得到表现。它常常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鞭挞生活中的丑恶势力和丑恶现象,感叹炎凉的世态人情。如感叹世情的两条著名谚语:a.人敬有钱侪,狗敬屙屎侪。b.夫人死,将相临门,将军死,息息无闻。在私有制下,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对此,粤东客家民间谚语便以"大虫另(虫加另为一字)食细虫另(虫加另为一字),蛤蟆食老蟹"来加以高度概括。恶人福寿双全,好人贫困万状,善恶无报,这也是社会不平的一个突出表现,人民群众谓之"无天理",也创造了大量的谚语加以暴露,如:"横肠吊肚,门前拴马牯;直肠直肚,锅里无米煮。"粤东客家民谚还常常反映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各种风俗习惯,包括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寿诞节庆等等。这类谚语所占比例很大,象:"众家砻,众家碓,众家姑姊无人爱"、"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公婆是公婆,床头相打床尾和"等等均是。粤东客家民间谚语又喜欢将人事作为评论对象,借以说理,精警之处,令人拍手叫绝。下面两例就相当有影响:a.针无两头利,刀有两面光。b.牵牛爱牵鼻,打蛇打七寸。这种说理的民间谚语往往带着明显的教化色彩,教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学习修养,如何建功立业,如何待人交友,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等等,是做人的格言总集。"只怕无志,唔怕路长。""人要长情,数要短结。"象这样的谚语,妇孺能道。粤东客家民间谚语根据当地劳动群众世世代代的实践活动,相当全面地总结了自然、生产以及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经验,使之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成为一种有极大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艺术。节令、物候、天气等自然现象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有关的民谚就象一条条活词典,使人们能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合理适时地安排种种日常事务和农事作业,有效地避免种种自然灾害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自然类谚语数量之多,无法计算。试举二例:a.十月小阳春,无雨暖温温。b.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生产类谚语揭示的是同农村农副业生产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涉及到农、牧、林、渔及园艺各个方面,实践性特别强。下面各列一例以供欣赏:a.早禾耘三到,耘到死翘翘;晚禾耘三到,耘到谷都爆。(农〉b.当岗松,落窝杉。(林〉c.猪尾长过膝,枉食主人汁。(牧)d.刮风莫放蜂,落雨好打鱼。(渔)e.桃接李,打到死;李接桃,打到无。(园艺)医药卫生方面的谚语也很多,而且偏重于日常生活卫生和饮食卫生,无不玲珑可爱。也列几个珍品以供欣赏:a.食不言,寝不语。b.冬食萝卡夏食姜,唔使街头寻药方.c.睡前洗洗脚,赢过食补药。d.三日唔食青,行路片重轻。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粤东客家民间谚语的内容具有知识性、表现性、哲理性、教育训戒性和地方性等特点。粤东客家民间谚语的表现性不仅指它广泛反映了过去粤东客家地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种各样的民情风俗,而且还充分反映了过云粤东客家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养生思想,等等,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特有的创造心理和思维方式。应该指出,过去粤东客家人有一种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良心的观念,他们极端鄙视和憎恶那些趋炎附势、以权欺人、奸诈刁钻、损人利已的行为。"一朝权在手,合卵准炸弹。"诸如此类的名谚重在揭露和抨击,就是针对社会上各种恶人恶行而产生的。当然,民间谚语也包藏着某些精神糟柏,粤东客家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并不都很健康。和表现性紧密相连的是粤东客家民间谚语的地方性特点。既然这种谚语反映了过去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种各样的民情风俗,就不可能不染上浓重的岭南粤东色彩。粤东客家民间谚语深深扎根在自己脚下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人们的生活、社会风习、历史、掌故、甚至于流传在当地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都是它取材的对象:"有钱三伯公,无钱三斤狗"、"目眉毛配好看"等就都是从脸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演化来的。自然,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民谚也不能超越地方性。"莳田莳到立夏节,唔当入山去拗蕨"、"小暑小禾黄,大暑满田光"、"七月秋风起,八月渐渐凉,九月过重阳,十月小阳春",这些耕作规律,气候特点反映出岭南粤东地区春早夏长冬日短的实际情况。毫无疑问,在寒冷的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者是东北平原,"十月小阳春"是不可想象的。粤东客家民间谚语不少是说理的,充满着理趣。这里补充两点:第一,多数理谚都能准确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和客观事物的规律,使人觉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此为上品。极少数谚语受到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和认识能力的局限,对对象作了歪曲的表现,此为下品。还有一些理谚所说的道理虽然符合实际,但同时透露出迷信、歧视妇女等封建糟柏,瑕瑜互见,为中品,如"唔怕箱柜空,只爱嫁个好老公"。第二,属于上品的理谚往往经过千锤百炼,是辩证思维的产物,层次相当高。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包含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切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问题就好解决了。对此,粤东客家民间谚语就说:"牵牛要牵鼻,打蛇打七寸。"而"烂泥糊唔上壁"则把哲学上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极其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事物的发展变化,固然同外因有很大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归根结蒂是内因;如果一个人本身没有良好的素质(是"烂泥"),即使有很多人扶持、帮助,也无法成器("糊不上壁")。此外,有些谚语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有些谚语揭示了事物一分为二规律:a.再好的草地也有瘦牛,再好的良田也有冇谷b.卵无满(一字,上了下口),人无满足。粤东客家民间谚语的教育作用,前文略已提到。又如:"有油莫点双盏灯,免得无油打暗摸。""近水唔好枉使水,近山唔好枉烧柴。"粤东客家民间谚语还往往针对社会上某些人的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发出劝戒,目的是使之迷途知返,有时口气严肃,有时又带着善意的讽刺。赌搏和嫖妓是粤东客家民间谚语讽劝得最多的行为,所谓"好赌一身烂,好嫖一身病",一语道中其要害。对于游手好闲的行为和企望不劳而获的心态,谚语也没轻易放过。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有些人往往缺少主见,没有明确的目的和端正的态度,在择偶时挑三拣四,见异思迁,结果看一百嫌五十双,自己耽误了自己。对此,客家谚语则以"千拣万拣,拣个烂灯盏","挑上挑下,挑个眼花花"讥之,十分诙谐,能让人在笑中有所醒悟。应该指出,粤东客家民间谚语对那些可耻的恶行也不是只有揭露和抨击,也有与人为善的劝戒。但这种劝戒总是同警告联系在一起,以使人产生灵魂的震动,然后改邪归正。"赶狗入穷巷,穷巷狗咬人"一谚,劝人不要欺人太甚,逼人大过,应知再懦弱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会奋起抗争,给压迫者以无情的回击。社会上有些人总喜观欢耍弄权术,算计别人,陷害别人,于是粤东客家民间谚语警告说:"莫讲心事(计)赛过车,算转算去算自家。"这使人想起《红楼梦》的那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也使人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前面说过,粤东客家民间谚语中所包容的情和理有一些糟粕成分,因此当它充当教育者角色的时候,就并不都产生如上的积极作用。粤东客家民间谚语是粤东客家民间文学中最精致、最小巧的作品,一条好的谚语,往往同时具备言约意丰、形象鲜明、整齐和谐、表现力强等艺术特征,读之琅琅上口,读后回味无穷。粤东客家民间谚语大都经过长时间的流传,经过人们长时间不断的修改、加工,可谓千锤百炼,因而能以极少的字眼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这就是言约意丰。它首先表现为言尽而意无穷,话中有话,弦外有音,读者可以在文句之外体会吃许多更深刻、更含蓄的事理。"阎王唔嫌鬼瘦,贪官唔顾民穷。"此谚仅仅十二个字,但所表达的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它把"贪官"和"阎王"相提并论,含蓄曲折地体现出劳动人民的爱憎感情,把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刻划得活灵活现。类似的例子还有:"寡酒难食,寡妇难当"、"秀才遇到兵,有理廛唔清"等等。同一条谚语,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达不同的思想,这是言约意丰第二方面的含义。对"担竿做过竹笋来"这条谚语,我们起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当它被用于长辈教诲晚辈时,意思是说:我也曾经有过象你们现在这样生气勃勃的黄金般的青年时代,那些事情我也曾经亲身经历过,亲身体验过。而当它出自晚辈之口的时候,那意思却成了:你们做长辈的不也同样有过青年时代吗?怎么就不能理解我们青年人呢?两种场合,两种感情,两种含义。粤东客家民间谚语是成熟的艺术。劳动人民在创作谚语的时候,非常注重谚语的形象性,寓精粹的思想于形象之中,借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说明道理,传授知识和表现事物,象"恶有恶年,善有善报"这种纯粹抽象说理的例子实不多见。"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大虫另(虫加另为一字)食细虫另(虫加另为一字),蛤蟆食老蟹。"以上两例都是用比喻的方法来概括某种生活现象,极为形象生动。如果把"大虫另(虫加另为一字)食细虫另(虫加另为一字),蛤蟆食老蟹"说成"富人剥削穷人,贵族压迫百姓",那就索然无昧、毫无艺术性可言了。此外,象前面所引"横肠吊肚,门前栓马牯,直肠直肚,锅里元米煮",也是谚语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极典型的例子。传授知识的谚语一般编得较实,象"当岗松,落窝杉"、"冬种木,春种竹"等都是,但也有极讲究形象性的:"鲤怪鲩精鳙鹅哥(呆傻)"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清明前打扮田,清明后打扮豆"把农业劳动生活化了。为了传诵和使用的方便,粤东客家民间谚语的创作十分讲究形式的整齐和音韵的和谐,使之好看,好念,好听。它很少单句式,通常是两句或四句,少数六句。句式整齐匀称,两短两伏的四句式十分普遍,对偶句也常见,讲究节奏的明快优美和韵律的和谐。a.三月三日冷凄凄,三十五日盖棉被。每句七字,形式整齐。押韵加上二二三的自然节拍,构成优美的声律。b.一嫁二嫁,洁堂雅舍,三嫁四嫁,茅寮草舍。四句式。由于句子短小整齐而处处押韵,使作品具有特别明显的节奏美。c.有钱,妻贤子孝,无钱,蛇声鬼叫。前短后长的四句式,好读,好听。d.正月松,二月杉,三月种竹尾艳艳.三句式,两短一长,整齐中有变化。粤东客家民间谚语能把各种修辞手法用得出神入化,从而极大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一则粤东客家民谚中找到一种或几种修辞格,象对偶、比喻、对比、拟人、夸张等较为普遍者不必说,就是拈连、顶真等也很常见。如顶真的例子:"乌龟莫笑鳖,鳖笑乌龟还过得。""亲戚莫共财,共财无往来。""人着布,布着浆。"许多谚语是几种修辞手法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显得更生动,更传神,更美。如:a.人多闲言,篾多闲缠。b.人情好,食水甜。c.雷公先唱歌,有雨也唔多。d.腊月雷公叫,谷种缸里嬲。粤东客家民间谚语是以客家方言创作和传播的,它使用了大量极为生动的群众口语,这也大大增强了谚语的表现力。如果将那些优秀的粤东客家民间谚语翻译为标准的普通话,就将使之大失光彩,变得面目全非。前引"正月松,二月杉,三月种松尾艳艳"的"艳艳"两字,在客方言中指竹尾在微风吹动下轻轻地、妩媚地拂动的样子,若换成普通话的"摇摇"、"晃晃"之类,便毫无生气了。

二、有关于客家文化的诗句

1.形容“客家人”的诗句有哪些

《南山池》五代梁藻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鹚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登谢公楼》宋状元邹应龙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江上群峰排众青。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邹应龙,宋庆元间进士第一,状元。

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

寓长汀四堡)《苍玉洞》元逸士王梦麟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有《石龛小集》)《登大半山》明诗人李颖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李颖,上杭诗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南泉庵》明进士邱道隆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

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

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邱道隆,上杭人,景泰间进士,江南道御史。

以鲠直触忌,谪南雄知府)《登北山》明进士熊石儿何苦入尘网,山高可啸天。采芝时一得,弄日莫能先。

径僻无凡客,云深有大仙。武陵人不远,坐待此峰巅。

(熊石儿,名兴麟,永定人。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

有《素园诗文集》“客家”的详细释义:客家是古越残存者与秦以来中原汉人互相混化而成的人们共同体。[1]从宋朝开始,粤赣闽三地交界处的畲族、峒族、汉族等民族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客家人。

史籍记载:黄遵宪在《梅水诗传·序》中说:“嘉应一州,占籍者十之九为客家。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

按黄遵宪的说法,嘉应州自1773年(清雍正十一年)立州,从嘉应立州之始追溯,客家人已经在嘉应之地定居超过700年,已经延续了三十世嗣,是大约公元1000年前后(北宋时期)中原族群南迁到嘉应之地的。而放眼珠三角许多被归类为广府方言系的居民,至廿一世纪之初仍未有传下三十代孙嗣,可见客家人在岭南定居的时间并不比广府系晚。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客家人不可能全部都来自河洛地区,黄遵宪所谓“来自河洛,由闽入粤”必然只是对其中一部分的概述,而不可能是指全体客家人。黄遵宪《梅水诗传·序》对嘉应州居民来源的描写,可能只是以他本人的家族迁徙史为基础。

另外,在黄遵宪的《乙亥杂诗》中也提到:“荜路挑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客家人根源自中原河洛,其中不少客家人定居岭南已经超过1000年。大埔县万福寺始建于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至2014年已经超过1180年。

据明朝祝枝山编《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宋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探花罗孟郊童年时,在神光山南麓贵人峰的小庙里读书。常在池边习书,洗砚池中,其水尽黑。

罗孟郊考中探花之后,乡人便扩建这座小庙,并定名为墨池寺。罗孟郊生于北宋初的循州兴宁县,断然不可能是北宋才从中原南迁而来,自是唐代以前便已定居于此。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民系,而不仅仅是南迁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根据这些年的人类学以及移民史研究,大体可认为前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真相。从魏晋南北朝、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多次入侵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粤东北,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2.关于客家人诗句

南山池五代梁藻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鹚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粱藻,长汀人,五代时处士,有《梁处士集》)登谢公楼宋状元邹应龙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①,江上群峰排众青。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②。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邹应龙,宋庆元间进士第一,状元。

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

寓长汀四堡)苍玉洞元逸士王梦麟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有《石龛小集》)登大半山明诗人李颖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李颖,上杭诗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南泉庵明进士邱道隆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

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

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邱道隆,上杭人,景泰间进士,江南道御史。

以鲠直触忌,谪南雄知府)登北山明进士熊石儿何苦入尘网,山高可啸天。采芝时一得,弄日莫能先。

径僻无凡客,云深有大仙。武陵人不远,坐待此峰巅。

(熊石儿,名兴麟,永定人。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

有《素园诗文集》)。

3.你们谁能提供最全的关于客家文化的信息

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特征:一、质朴无华的风格;二、务实避虚的精神;三、反本追远的气质。

第一、质朴无华的风格大本营地区简单、小规模的农业耕作,使客家人的现实生活只能停留在比较简单的、粗放的、低下的状态。“山多田少,树艺无方。

土地所出,不给食用。走上川,越重洋,离了井,背父母,以蕲补救。

未及成童,既为游子,比比皆是”(民国《大埔县志》)。这是很多客家人所经历的共同生活。

尚“简”崇“拙”,贬“奢”抑“侈”,长期以来不仅成为客家人固执的生活态度,而且发展成为他们持久、强劲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时尚。如“岁时燕享不废,亦鲜兢于汰奢。

少长服饰尚新,未尝流乎侈潜”、“质直好俭,不务浮靡”、“民性质直,气习劲毅”;再如“冠婚丧祭尚俭,居服饮食器用不求华侈”、“民善治生有勤俭风,士知务学无浮靡习”;又如“齐民居不求华,服不求侈,饮食不求异,器用不求奇。”在客家地区,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年节岁时,大到民居建筑,小到衣着物用,无不流露出这种崇拙尚简的风骨。

客家人尚简崇拙的审美意识,在客家妇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日暮女郎来打水,长裙赤脚鬓堆鸦”、“早出勤劳暮始还,任它风日冒云鬓。

过客莫嫌容貌丑,须知妾不尚红颜。”在客家地区流传的诗句中体现出客家妇女这种审美观念。

第二、务实避虚的精神客家人很喜欢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认为,说空话无补于事,做实事必有收获。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百般武艺,不值锄头落地”,这是客家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了客家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士耻虚务实,鲜以标榜为事”,即便是大本营地区的传统士大夫和文人学士,也崇尚这种求真务实的为人处世态度。

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务实精神,不仅体现在客家人的现实生活中,而且还牢固地植根于客家人的深层意识之内。第三、反本追远的气质客家人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

这种由反本追祖而产生的浓厚的历史意识,使客家地区的各种文化事象,无不带有古风和古意。有人把神州赤县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了比较,并生动地描述:比起吴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沉勇、荆湘文化的神秘来,客家文化执著的是一种民族历史的深沉和凝重。

它没有吴越的灵秀,没有中原的雄浑,也没有荆楚的浪漫,但却熔铸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纵深感,凝炼了民族历史遗产的博大气派和精深气质。浸染“乡土情结”“乡土情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之的客家文化一,更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里,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

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对自己的乡土有无限的眷恋之情。不少客家人,远离乡土数十载,尽管儿时生活是那么贫困,但对故土的思念又是那么甜蜜。

乡土情结,灌注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渗透在客家文化之中。迁徙,背井离乡,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的土地和亲人。

客家人一次又一次的辗转迁徙是被迫的,被迫离开家乡、失去家乡故土的人,怎能不更懂得家乡故土的可爱呢?怎能不更珍惜乡土情谊呢?反映乡土情调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客家传统文化中,反映乡土情调的莫过于客家山歌。

俗语云,“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山歌松口(地名,谐“从口”)出。”这种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歌使人顿生思乡怀乡之情,在中国民歌中独树一帜。

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一朵色彩艳丽的奇葩,也是东方诗歌大园里出类拔萃的妙诗。客家山歌是客家地区民间文学的瑰宝。

它直接从人民群众中产生,尽情抒写客家人的生产与生活、欢乐与忧愁,情深景真,质朴优美,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广泛而持久地在客家人聚居地流传,魅力常在,青春永葆,表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除了客家山歌外,还有广东汉剧、采茶戏、花朝戏、提线木偶戏和山歌剧等地方戏剧。这些地方戏剧,除汉剧外,都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调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客家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浅显易懂,客味特浓的是民间谚语。尤其是那些怀乡思亲的谚语,更让人铭刻在心。

如:“命长不怕家乡远”、“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只要人情好,食蕃薯汤也甘甜”……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雕刻、绘画、民间工艺品和风味小吃,都浸染着浓浓的乡土情谊。客家人!你无论从中原迁徙到东南阴霾不开的蛮荒之地,还是从故土迁徙到异邦的荆天棘地,你总是那么昂扬奋发,那么坚忍不拔,你的心中写着“成功”两个大字,你的心中找不到“失败”两字的影子。

客家人,你究竟为什么这样犹如钢铁般坚强?这是因为你的心里怀着一块采自中原地层深处的传统文化的黑煤块——燃烧着人文理想的冲天烈焰——照亮了所有客家儿女前行的路。这冲天烈焰散发出来的热力,使神州大地温暖如春,使五洲四海温暖如春。

是的,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客家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开僻出崭新的春天来。客家文化是古老汉族文化老树上绽出。

4.简介客家文化精神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犹如一部规模宏大、气魄非凡的交响乐,而客家文化是其中扣人心弦的华彩乐段。过去,客家传统文化造就一批又一批客家优秀人才;今天,闪烁着人文理想光辉的客家文化,哺育新一代客家儿女茁壮成长。

客家文化

客家传统文化的根基“客系何来?本黄裔汉胄(zh怽plainu),三代遗民,世居河洛,自晋初、战乱兵凶,衣冠南下,经唐灾、历宋劫,籍寄遐荒,筚路蓝缕创四业,溯渊源、千年称客实非客;家乡哪处?数远祖先贤、中原旧族,转徒粤闽,从宋末、居安业定,驻足梅州,复明播、继清迁,群分边郡,瓜瓞(di哱plain)绵延遍五州,同根柢(d媆plain),四海为家就是家。”(黄火兴:《长联一副》摘自《客家文化研究》总第1期)

在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迁徙中,无数次的磨难,淬炼出坚忍刚毅的客家人。中原文明的圣火,在颠沛流离的迁徙中四处点燃;在漂泊苦难中熊熊燃烧。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客家人背负中原文明辗转南迁,使古老的文明得以维系与延续,华夏文明就可能中断甚至覆灭。可见,客家人是华夏文明最古老的负载者,是古汉族的“活化石”。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通常是指属于过去的稳定存在的,流传至今并现在仍起作用的文化要素。客家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中原、河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源远流长,历史上的迁徙和僻处山地的环境条件,使之形成了既是汉民族的又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传统。因此,客家文化是汉文化下属的具有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征的一种亚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客家文化的根。河洛文化产生于黄河、河洛地区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象征。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成熟的一支主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中轴、摇篮和圣地。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河洛地区居住与从事生产活动,河洛文化即从此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河洛文化有了很大发展。河洛在全国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中国文明的核心。中国文字首先产生于河洛地区。中国学术思想上的道、佛、儒、理四大流派,追其渊源,仍在河洛。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发端于洛阳。张衡在洛阳制作“浑天仪”和“地动仪”;三国的马钧在洛阳发明翻车。文史上里程碑式的汉魏文章、西晋文学、唐代诗歌、史地巨著及名家书画,历代皆盛于洛阳。洛阳是千年古都,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地上地下都留存有无数的文物古迹,文化堆积层丰厚,在国内名列榜首。

大本营地区的赣江、汀江、梅江流域,是客家文化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地域。客家学研究专家把近代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概括为“三江文化”(即赣江文化、汀江文化和梅江文化),表明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大本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三江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其一,赣江文化:主要是宋代文化,以赣南客家人聚居地形成的文化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客家人欧阳修、王安石等。其二,汀江文化:随着客家人南徙到福建汀州府,经历了元明清的战乱,形成了汀江文化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李世熊、刘坊等。其三,梅江文化:明末清初,大批客家人南徙到嘉应州形成粤东客家大本营之一,成为文化之乡,孕育成梅江文化,它的代表人物有黄遵宪、丘逢甲等。

客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棵枝青叶茂的参天大树。她挺拔的身姿,沐浴在南国温暖的阳光里;她发达的根系,深扎在中原、河洛的古老的土层中。这是一棵屹立于东方圣土的参天大树!这是一棵绿映五洲四海的参天大树!

5.关于客家人的语言·····急

中国境内由於幅员广大,民族众多,造成语言的异常复杂,大概可以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五大语系。

「汉藏语系」中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汉语人口约有五亿人,占有绝对优势,而客家话是属於汉语十一支系﹙方言﹚之一,因此也具有汉语的四个语言上的特点︰一、单音节性︰以一个「字」为语言单位;而一个字只有一个音节。

所以一个音节便是客语的一个语言单位。二、复杂的声调系统︰「平、上、去、入、仄」声,便是属於这种声调系统之一。

学者认为声调很可能是由韵尾辅音演变而来的。三、浊声母的清化︰古客语中有浊声母的音节,在长期演变之后,完全由浊转清;学者只能由声调演变推寻它的原貌。

四、少用形态上的变化︰英语有所谓的「词类变化」;然而汉语的词性、语法功用,全看其在句子中的地位次序的不同而异。然而,经过学者长期的研究,现在出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崭新的说法。

江运贵先生认为,客家人的发源地在於中原,黄河以北的古代胡人的聚集地区,而客家话在起源上可能和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原始的阿尔泰语是已经灭绝的语言;土耳其语、蒙古语、及通古斯语是很晚以后的、改变很多的分支。﹚有关,也可能是在华夏中原诞生演进,为华北最古老语言之一。

所以,客家话并不是源自中国普通话﹙汉语﹚的一个支流,而是一种「中国化」的语言;这就是为什麽今日客家话和中国境内的北京普通话有无法沟通的差异。客家话和韩语有部分相似之处﹙这又是语言学家及历史学家在客家话起源上的另一项难题的研究﹚,但在过去超过千年历史间,客家话选择使用汉文字结果,不能像韩文进一步地发展,形成崭新的语言。

然而,这种说法还必须由学者进一步地去研究及考证。在台湾的客家人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省东部的方言区,而在腔调、口音上,目前较常听到的客家话有三种腔调︰一、四县腔︰「四县」指的是嘉应州所属的兴宁、五华、平远及蕉岭四县,当时的府城即现在的广东梅县。

二、海陆腔︰「海陆」指的是惠州的海丰及陆丰两县。三、饶平腔︰「饶平」指的是潮州的饶平县,直接以其祖籍的地名为腔调名。

学者专家认为,客家话最初只有一种,即是现在的四县腔,为较纯正的、标准的客家话,因为兴宁,五华、平远、蕉岭及梅县为纯粹的客家住县;然而,海丰、陆丰两县并非纯粹的客家住县,有许多的鹤佬人﹙或者学老人、河洛人,即闽南人﹚及当地的土著,混音的结果,使四县腔渐渐转变为海陆腔。而饶平腔由於地理因素,兼具四县腔、海陆腔、及鹤佬话的特色。

另外,还有一种「诏安腔」,源自福建省诏安县﹙永定,为李登辉、吴伯雄的祖籍﹚,在云林县二仑、仑背及西螺地区的客家庄,本来也有讲诏安腔的,但因四周被闽南语群包围,缺乏和外地客家人交流,导致严重的「鹤佬化」,诏安腔已日渐式微。在台湾的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四县腔为主,像高雄、屏东的六堆客家庄,是台湾最早的客家移民地,大多来自嘉应州的四县,所以几乎全是四县腔。

新竹县则几乎都以海陆腔为主;桃园县的杨梅、新屋、观音也是以海陆腔为主,但也有不少的四县腔。至於海外华侨的客家话,仍以四县腔为主。

前面提及,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从中原来的;直至今日,客家社会仍然保持著中华民族真正的传统文化,拥有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我们仍然可以在客家话中找到很多的古音。像是有些诗经、楚辞中的用韵,若是用现在的国语来念简直无法韵,但用客语念起来却能分辨得十分清楚。

像是诗经中「双」、「庸」、「从」三个字是韵的。而现在的国语中,「双」是「ㄤ」韵,「庸」、「从」是「ㄥ」韵。

只有客家话「双」字读作ㄙㄨㄥˊ,「庸」字读ㄧㄨㄥˊ,「从」字读作ㄘㄨㄥˊ,三字仍属同韵。根据学者研究,客家话的整个语音系统的构成,是在宋代确立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客家话是由宋代至今,数百年来并未受到多大的变化。客家话中,仍含有许多古代「雅言」的成分,甚至有些比现在的国语还要文雅。

像客家话称「我」为「吾」﹙痋 `,称「你」为「若」,称「他」为「其」,称太阳为「日」,称锅子为「镬头」,称「没有」为「无」,称「吃」为「食」,称「漂亮」为「猑。

等,这些都是古代的「雅言」,正统文学中常用的字汇。然而,客家话中也有一些用词是饶富趣味的,甚至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客家语汇,一窥客家人的个性、情趣及生活上的习俗。

以下提供一些客家话中有趣味的例子︰客家人最常用的问安话-「你食了麽?」客家人把「吃」和「饮」都讲「食」;在朝晨﹙早上﹚、当昼﹙正午﹚、暗夜﹙晚上﹚相逢时,都一定先问「你食了麽?」,比「早安、午安、晚安」更亲切、更能表达客家乡亲间的关切之情。另外像是学玩﹙学校﹚、辅娘﹙妻子﹚、辛臼﹙媳妇﹚、鲈鳗﹙不讲理﹚、火焰虫﹙萤火虫﹚、爷哀﹙父母﹚、家官、家娘﹙公公、婆婆﹚、罪过﹙可怜﹚、硬颈﹙秉性倔强﹚、伶俐﹙乾净﹚、做生理﹙经商﹚、督目睡﹙打瞌睡﹚、遮儿﹙雨伞﹚、笠痋 _斗笠﹚、日头﹙太阳﹚、。

三、关于客家的诗句

1.关于客家的诗句

南山池五代梁藻

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鹚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

(粱藻,长汀人,五代时处士,有《梁处士集》)

登谢公楼宋状元邹应龙

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①,江上群峰排众青。

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②。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

(邹应龙,宋庆元间进士第一,状元。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寓长汀四堡)

苍玉洞元逸士王梦麟

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有《石龛小集》)

登大半山明诗人李颖

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

(李颖,上杭诗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

南泉庵明进士邱道隆

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

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

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

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

(邱道隆,上杭人,景泰间进士,江南道御史。以鲠直触忌,谪南雄知府)

登北山明进士熊石儿

何苦入尘网,山高可啸天。

采芝时一得,弄日莫能先。

径僻无凡客,云深有大仙。

武陵人不远,坐待此峰巅。

(熊石儿,名兴麟,永定人。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有《素园诗文集》)

2.关于客家的诗句

南山池五代梁藻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鹚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粱藻,长汀人,五代时处士,有《梁处士集》)登谢公楼宋状元邹应龙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①,江上群峰排众青。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②。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邹应龙,宋庆元间进士第一,状元。

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

寓长汀四堡)苍玉洞元逸士王梦麟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有《石龛小集》)登大半山明诗人李颖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李颖,上杭诗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南泉庵明进士邱道隆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

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

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邱道隆,上杭人,景泰间进士,江南道御史。

以鲠直触忌,谪南雄知府)登北山明进士熊石儿何苦入尘网,山高可啸天。采芝时一得,弄日莫能先。

径僻无凡客,云深有大仙。武陵人不远,坐待此峰巅。

(熊石儿,名兴麟,永定人。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

有《素园诗文集》)。

3.关于赞美梅州的诗句

古诗

杨万里《南海集》

行尽天涯意未休,循州过了又梅州。

生平不惯乘肥马,老去须教过瘦牛。

梦里长惊炊剑首,春前应许赋刀头。

夜来尚有余樽在,急唤渠侬破客愁。

现代诗

梅州的梅(组诗)

吴伟华

梅花盛开的声音

是古中原传来的马蹄声声

唤醒南蛮之地的荒芜与湿润

唤醒迁徙路上英雄的梦想与尊严

是飘过唐时风宋时雨

梅关古驿上的悲欢离合

暗香浮动,温暖如初

是转山转水的山歌

酿成一壶酽酽醇醇的乡愁

醉倒水一样的客家儿女

是黄遵宪、宋湘诗篇里的

黄钟大吕,激荡千百年

是叶帅眉间的睿智与坚定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是院士广场楣杆上风声猎猎

是东山书院的朗朗书声

绵远悠长……

是南方的梅,梅州的梅

盛开在我们内心

花开的声音,充盈着

凛冽的芳香

梅州的梅

在南方以南

在梅花端的种梅州的梅州

梅,像洗尽铅华的女子

愈见高洁与坚毅

媚中见刚,柔中见韧

红梅盛开,暗香盎动

瘦硬的梅

把寒冷开放成最动人的花朵

梅如英雄独行

清瘦有力。卓然傲立

隆冬料峭的寒光里

如客家人的命运,愈洗愈亮

梅。走在季节最前面的女子

身藏火一样的激情

温暖多少寒冷而颤栗的心

从一位伟人诗中走出的梅

在我们面前一站

就是百年

黄昏,观潮塘古梅

远山如黛,村庄静默

满树梅花,如繁星闪烁

沁人肺腑的清香

延绵数里

此时此景,磅礴的落日

也变得轻柔羞怯

一群群幸福的人

从古老的梅树上

取下一盏盏芳香的灯

他们欢歌笑语,走向远方

走向相爱的人

手捧梅花,我又想起

路上偶遇的一对老夫妇

依偎在门槛上,神情恬淡

是的,那些像梅树一样安静的

人们,内心一定盛满了

温暖的情,温暖的爱

参考资料1杨万里咏梅州诗事钩沉

链接

4.客家母亲赋的诗词

东晋“永嘉”,“五胡”乱华。

万千黎民,破国失家;

烽火连年,哀鸿遍野;

为求生存,举族南下;

饱经沧桑,血流泪洒;

辗转百年,岭南安家;

客人客地,故名客家。

葛藤坑深,涅盘重生;

劈荒为田,历尽艰辛;

夯土垒墙,造庐安身;

崇宗敬祖,怀孝于心;

飘泊四海,家国情深;

时逢盛世,共谋复兴;

人文荟萃,景象形象日新。

客家建筑,古老传承;

土楼浑朴,夯筑艺精;

方圆有规,屋屋向心;

廊通心通,恭友睦邻。

围龙俊秀,围围有情;

绿树环绕,流水秀灵;

天圆地方,阴阳和平。

客家山歌,悠远情深;

沧桑百年,唱古咏今;

天下客家,闻歌动情;

声声悠扬,古韵清新。

客家人物,震古烁今。

文氏天祥,刚毅忠贞;

御敌保国,洒血舍身。

孙氏中山,举世颂称;

建立民国,华夏沐新。

郭氏沫若,学贯古今;

甲申祭文,鲜见来人。

朱叶二帅,百战威名;

御外治内,功绩彪炳。

当世贤达,乡梓浓情;

曾氏宪梓,田氏家炳;

捐资兴学,济世育人;

修桥造路,福泽乡邻。

客家民系,积厚流光;

华夏一脉,祖溯炎黄。

崇文重教,睦邻友乡;

耕读持家,客家风尚。

不畏艰险,拓殖八方;

刚正不阿,爱国爱乡;

客家精神,代代传扬。

本文来自:梅州同乡会()详细文章参考:

客家赋

就听说过,母亲赋没听说过

5.求介绍客家围的诗词

中秋将至,想到中秋就让人想到月饼,想到月饼就让人想到月宫,想到月宫就让人想到嫦娥,想到嫦娥就让人想到苏东坡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刻的我,有另一番感慨在心头,想想如果年初答应去了北京一公司上班,或者现在身处异地,也只能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游子之心寄明月了。而今日,即使在自己的故乡,却又为何心里仍是空落落的呢?是身旁无人,还是只人对月,甚感遗憾?所谓的人长久与共婵娟,它原本是包含了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崇尚,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向往的,所以此句才得以被传诵被敬仰,因为,人总是追求完美的东西,总是喜欢拥有美妙的意境。

有句诗言: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是啊,明月是美好的,它皎洁、明亮,给人清新的感觉;圆是一个形容词,又是一个名词,它代表着完结、圆满;而中秋的明月圆,最让人想到的是男女朋友或是夫妻的团圆,爱情以及婚姻的幸福,最让人想到的是家人的团聚,亲戚朋友的温暖。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大节日,它欢快喜庆,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大团聚时节,最让人想到的是生活的美妙,人生的写意,生存的美丽,如果天天是中秋,又或是晚晚明月圆,该有多好啊,那样的生活总是甜蜜,总让人期待,总让人陶醉,可正因为它每年只有一次,所以人们才更加珍视更加惜爱。

若是没有离别,又何须相聚;若是没有分开,又何须重圆?中秋就是为了给离别的人们制造相见的机会,中秋就是为了纪念生活中快乐的时刻,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中秋之时保持愉悦和微笑呢?俗语有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世界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悲,有人乐,有人失意,有人得志,有人失道,有人得宠,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借着中秋的明月圆,让这所有不愉快统统忘却吧,希望这一刻的你,忘记了忧愁忘记了不幸,真正地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曾经发生过什么,或者未来会发生什么,都让我们做平常的人,用平凡的心,做平淡的事!茫茫人海,有些人一生在寻找爱情、事业,可到最后我们又都获得了什么呢,有些人正在追逐与忙碌中,一直不懂得停下来歇歇,中秋带给你轻松的时刻,带给你温馨的机会,好好逗留吧,伤了,友人可以倾诉,累了,家人会给安慰,困了,有亲人的鼓励,可以跟家人甜蜜温馨地沟通,可以跟亲人亲密无间地交流,可以跟友人毫无保留地交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切一块月饼,喝一杯清茶,伴一轮明月,与家人共享中秋明月夜吧

6.关于客家人的语言·····急

中国境内由於幅员广大,民族众多,造成语言的异常复杂,大概可以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五大语系。

「汉藏语系」中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汉语人口约有五亿人,占有绝对优势,而客家话是属於汉语十一支系﹙方言﹚之一,因此也具有汉语的四个语言上的特点︰一、单音节性︰以一个「字」为语言单位;而一个字只有一个音节。

所以一个音节便是客语的一个语言单位。二、复杂的声调系统︰「平、上、去、入、仄」声,便是属於这种声调系统之一。

学者认为声调很可能是由韵尾辅音演变而来的。三、浊声母的清化︰古客语中有浊声母的音节,在长期演变之后,完全由浊转清;学者只能由声调演变推寻它的原貌。

四、少用形态上的变化︰英语有所谓的「词类变化」;然而汉语的词性、语法功用,全看其在句子中的地位次序的不同而异。然而,经过学者长期的研究,现在出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崭新的说法。

江运贵先生认为,客家人的发源地在於中原,黄河以北的古代胡人的聚集地区,而客家话在起源上可能和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原始的阿尔泰语是已经灭绝的语言;土耳其语、蒙古语、及通古斯语是很晚以后的、改变很多的分支。﹚有关,也可能是在华夏中原诞生演进,为华北最古老语言之一。

所以,客家话并不是源自中国普通话﹙汉语﹚的一个支流,而是一种「中国化」的语言;这就是为什麽今日客家话和中国境内的北京普通话有无法沟通的差异。客家话和韩语有部分相似之处﹙这又是语言学家及历史学家在客家话起源上的另一项难题的研究﹚,但在过去超过千年历史间,客家话选择使用汉文字结果,不能像韩文进一步地发展,形成崭新的语言。

然而,这种说法还必须由学者进一步地去研究及考证。在台湾的客家人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省东部的方言区,而在腔调、口音上,目前较常听到的客家话有三种腔调︰一、四县腔︰「四县」指的是嘉应州所属的兴宁、五华、平远及蕉岭四县,当时的府城即现在的广东梅县。

二、海陆腔︰「海陆」指的是惠州的海丰及陆丰两县。三、饶平腔︰「饶平」指的是潮州的饶平县,直接以其祖籍的地名为腔调名。

学者专家认为,客家话最初只有一种,即是现在的四县腔,为较纯正的、标准的客家话,因为兴宁,五华、平远、蕉岭及梅县为纯粹的客家住县;然而,海丰、陆丰两县并非纯粹的客家住县,有许多的鹤佬人﹙或者学老人、河洛人,即闽南人﹚及当地的土著,混音的结果,使四县腔渐渐转变为海陆腔。而饶平腔由於地理因素,兼具四县腔、海陆腔、及鹤佬话的特色。

另外,还有一种「诏安腔」,源自福建省诏安县﹙永定,为李登辉、吴伯雄的祖籍﹚,在云林县二仑、仑背及西螺地区的客家庄,本来也有讲诏安腔的,但因四周被闽南语群包围,缺乏和外地客家人交流,导致严重的「鹤佬化」,诏安腔已日渐式微。在台湾的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四县腔为主,像高雄、屏东的六堆客家庄,是台湾最早的客家移民地,大多来自嘉应州的四县,所以几乎全是四县腔。

新竹县则几乎都以海陆腔为主;桃园县的杨梅、新屋、观音也是以海陆腔为主,但也有不少的四县腔。至於海外华侨的客家话,仍以四县腔为主。

前面提及,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从中原来的;直至今日,客家社会仍然保持著中华民族真正的传统文化,拥有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我们仍然可以在客家话中找到很多的古音。像是有些诗经、楚辞中的用韵,若是用现在的国语来念简直无法韵,但用客语念起来却能分辨得十分清楚。

像是诗经中「双」、「庸」、「从」三个字是韵的。而现在的国语中,「双」是「ㄤ」韵,「庸」、「从」是「ㄥ」韵。

只有客家话「双」字读作ㄙㄨㄥˊ,「庸」字读ㄧㄨㄥˊ,「从」字读作ㄘㄨㄥˊ,三字仍属同韵。根据学者研究,客家话的整个语音系统的构成,是在宋代确立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客家话是由宋代至今,数百年来并未受到多大的变化。客家话中,仍含有许多古代「雅言」的成分,甚至有些比现在的国语还要文雅。

像客家话称「我」为「吾」﹙痋 `,称「你」为「若」,称「他」为「其」,称太阳为「日」,称锅子为「镬头」,称「没有」为「无」,称「吃」为「食」,称「漂亮」为「猑。

等,这些都是古代的「雅言」,正统文学中常用的字汇。然而,客家话中也有一些用词是饶富趣味的,甚至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客家语汇,一窥客家人的个性、情趣及生活上的习俗。

以下提供一些客家话中有趣味的例子︰客家人最常用的问安话-「你食了麽?」客家人把「吃」和「饮」都讲「食」;在朝晨﹙早上﹚、当昼﹙正午﹚、暗夜﹙晚上﹚相逢时,都一定先问「你食了麽?」,比「早安、午安、晚安」更亲切、更能表达客家乡亲间的关切之情。另外像是学玩﹙学校﹚、辅娘﹙妻子﹚、辛臼﹙媳妇﹚、鲈鳗﹙不讲理﹚、火焰虫﹙萤火虫﹚、爷哀﹙父母﹚、家官、家娘﹙公公、婆婆﹚、罪过﹙可怜﹚、硬颈﹙秉性倔强﹚、伶俐﹙乾净﹚、做生理﹙经商﹚、督目睡﹙打瞌睡﹚、遮儿﹙雨伞﹚、笠痋 _斗笠﹚、日头﹙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