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内容

诫子书重点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句

一、诫子书中有关学习的名句有哪些

1、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

古义:安静,即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

今义:(环境、心情)安静;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

3、淫慢则不能励志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4、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品行;

今义:走;

5、年与时驰

古义:随同

今义:和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主旨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二、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要惜时的句子是什么

《诫子书》里,告诫儿子要修身治学要惜时的句子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从反面提出要珍惜时间的。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此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三、诫子书最著名的句子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译文

苏国龙作品诫子书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中的几个重点词句***应该怎样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虽然不足百字,却把修身养德治学成才的大道理谈得非常深刻,非常透彻。课文虽然很短,但是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正确理解并体会词句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不光要借助注释去理解,还要联系语境及生活经验去理解,有的时候教师也要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引导学生体悟。

本人就课文中一些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一,“夫君子之行”怎么理解?

这个句子,一般的解释是“君子的操行(品德修养)”,这样理解的话,和紧跟其后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语意交叉重复。

要正确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行”字怎么解释,其实我认为“行”字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十字路口,《说文解字》认为是"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

结合课文的语境,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君子立身行事,成才成功。

这个句子中的“之”,一般人解释为结构助词“的”,我认为“之”在这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我这样理解这个句子,才能和后面两句语意贯通,文意相连。

第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该怎样理解?

这个句子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语,第一个是“静”,有人理解为“不贪图物质享受”;第二个是“俭”,有人理解为“节俭”。这样的理解都有道理,但是内涵不足。

这两个句子是互文见义。

“静”的意思是心无杂念、安宁专注。“俭”的本义是“自我约束,不放纵”。如“君子以俭德避难”“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中的“俭”,都是这个意思。因此,这里的“俭”侧重指严于律己、克己自责、勤勉谨慎。

这里的“静”指向内心,“俭”指向外在行为。一内一外,相得益彰。

所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古代的君子立身行事、成才成功,首先需要依靠心无杂念、宁静专注、严于律己、勤勉谨慎来修养身心,培养品德。

如果仅仅把“静”理解为无欲无求、不贪图物质享受的话,后面的“悲守穷庐”不就自相矛盾了吗?

第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该怎样理解?

这两句是诸葛亮从反面给儿子讲道理讲危害的。回答的是君子为什么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个人认为,这两个句子同样是互文见义。两句要糅合在一起理解。我的翻译是:如果内心无法恬淡宁静专注的话,就无法明确并且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总而言之,这篇课文虽短,但是词句的内涵确实不大好理解,只要我们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解词释句前后关联,前有跟后有据,联系文章语境及生活经验,就可以掌握重点词句,了解文意。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作何理解,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快来关注“三尺讲台一路行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