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正文内容

零到三岁古诗(3岁的儿童古诗)

一、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大全

【#婴幼儿#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无分享的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

1.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

2.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3.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4.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5.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相思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二、3岁的儿童古诗

3岁的儿童古诗

3岁的儿童古诗,阅读是一个好习惯,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挫折,一些美好的.句子和祝福,表达我们心情和感情的句子可以让我们重新振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3岁的儿童古诗

3岁的儿童古诗1

1、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2、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4、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李群玉《新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6、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8、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骆宾王《晚泊江镇》

1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3、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14、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黄琼《莲塘》

15、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6、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17、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1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1、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22、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暇文《藕乡随思》

23、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诗》

2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6、悲欢离合总无情。——蒋捷《虞美人·听雨》

27、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8、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程安仁《西湖夏景》

29、渐困倚、孤眠清熟。——苏轼《贺新郎·夏景》

30、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34、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3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6、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3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0、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1、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42、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3、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黄升《酹江月·夜凉》

44、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4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7、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48、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4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50、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51、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52、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53、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54、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55、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56、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57、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58、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59、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60、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61、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石涛《荷花》

6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63、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6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65、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6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6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68、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9、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70、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72、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73、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7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7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76、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77、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吴均《采莲》

78、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叶梦得《临江仙》

3岁的儿童古诗2

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

2、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李世民《望雪》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4、蛾儿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6、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7、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文天祥《除夜》

8、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9、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10、今年海角天涯。——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11、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12、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季归旧山》

13、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五日赐衣》

14、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李邴《汉宫春·梅》

15、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1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7、雪花全似梅花萼。——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8、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南归阻雪》

19、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20、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三、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儿童的古诗如下。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9、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1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4、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1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